2022年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建團一百周年。百年正青春,奮鬥正當時,100年栉風沐雨,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前仆後繼,砥砺奮進。為進一步激勵理學院學子傳承紅色文化,赓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精神,樹立堅定不移跟黨走,在實踐中傳承紅軍精神的理想信念。2022年5月19日,理學院開展了以“紅軍曾過彜家門,索瑪花開幸福來”為主題的紅色精神學習活動。 在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黃信和分團委黃金老師的帶領下,理學院分團委全體學生幹部及理學院學生黨支部部分幹部來到了彜海和涼山脫貧攻堅展覽館參觀。 在彜海結盟紀念碑前,黃信副書記向大家詳細講解了彜海結盟的相關曆史。 彜海又稱魚海,當地彜民叫蘇品。 彜海四周青松蒼翠,樹木衆多,芳草蓋地,各種山花争芳鬥豔,湖面有野鴨成群結隊,整體景觀生機昂然,十分協凋。同時,聞名于世的“彜海結盟”的曆史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湖邊有彜海紀念館,紀念碑,向人們展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曆史篇章。 彜海結盟,是指長征路上,途經四川大涼山的中央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赢得彜族同胞擁護的曆史。 長征途中的“彜海結盟”,使得封閉的涼山彜區向外界敞開了大門。從此中國其他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文明,得以進入,并與彜族本土文化形成互補。對于中國革命來說,它是我黨民族政策的第一次偉大實踐;對于彜族兒女來說,它将古老文明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彜海結盟紀念碑結束語寫道:“彜海結盟是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範,是中國共産黨民族政策的勝利,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彜海結盟紀念碑,這座氣勢宏偉的群雕紀念碑,由劉伯承、聶榮臻、小葉丹和沙馬爾各4人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寬2.2米,寓意彜海結盟時間1935年5月22日。 在遊覽彜海的過程中,同學們重溫了彜海結盟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瞻仰了彜海結盟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 在遊覽彜海之後,同學們來到了以“索瑪花開幸福來”為主題的涼山脫貧攻堅博物館,了解先烈們積極投身革命的光輝事迹。 行走在展廳,似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還原了涼山的脫貧攻堅鏖戰路,也記錄下重大曆史事件。 一段來自“懸崖村”的藤梯、一片墜崖的挖掘機殘骸、一件幫扶幹部的遺物…… 在涼山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有38名幫扶幹部英勇犧牲,168人受傷。在涼山州脫貧攻堅展覽二樓展廳,專有一處珍藏着犧牲的幫扶幹部的遺物,講述着英雄們的故事,傳遞着英雄們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而甘于奉獻的奮鬥精神。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參觀完涼山脫貧攻堅展覽館後,同學們了解到涼山人民以不懈奮鬥的頑強意志、奮力拼搏,曆經五年艱苦奮鬥,使涼山貧困面貌發生曆史性巨變,經濟發展實現曆史性提升,基礎設施瓶頸得到曆史性突破,改革開放邁出曆史性步伐,民生事業取得曆史性進步,人民的精氣神得到曆史性提振。 此次活動為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課。同學們通過親身參觀、聆聽、體驗和感悟,激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增強了同學們的曆史使命感,讓大家深刻明白了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堅定執着的忠誠品質。 |